从生物多样性大会看极小种群物种保护中国实践 -火萤棋牌

火萤棋牌
从生物多样性大会看极小种群物种保护中国实践
事件回顾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当地时间19日凌晨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 阅读全文>>
评论
大事记
来源: 新华网 科技日报 中国新闻网
编辑: 孙莹
2022-12-20 12:31:32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19日凌晨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会议期间,中国多年来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特别是极小种群物种保护方面做出的贡献备受瞩目。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于今年12月7日至19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所在地蒙特利尔召开。

会议除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和相关的监测框架,还通过了关于资源调动和技术科学合作及支持其执行的决定、关于规划监测报告和审查机制的决定、关于dsi的决定等一揽子文件。

cop15中国角引人驻足

cop15第二阶段会议开幕的当天,位于会议中心二楼的中国角向与会者开放,从早到晚吸引了大量参会人员驻足。


12月7日,一名与会者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中国角参观。新华社记者 连漪 摄

很多与会者为中国角举办的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成果展览所吸引。他们或观看极度濒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的短片,或欣赏江豚、蓝冠噪鹛等中国特有物种的展板,或领略奇妙的染色植物样本,或交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宝贵经验……连续数日的展览活动中,中国成为与会者口中系统性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学习榜样。

在中国角边会上提供极小种群物种保护方案

其间,中国角开展了26场边会活动。其中,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举办的“极小种群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边会,得到广泛关注。


12月7日,一名与会者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中国角拍照。新华社记者 连漪 摄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毗邻南亚和东南亚,多山的地形、多样的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物种,拥有中国一半以上的动植物种类,保存了大批古老、特有物种,是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宝库之一。2005年,云南在全球范围内创新性提出“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理念。

十余年间,云南以极小种群物种为突破点,积极探索极度濒危物种抢救性保护的有效措施与方法,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理论和实践体系。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建立政府部门、科研教育机构、公益组织、企业以及社区公众共同参与的保护机制,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支持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的良好局面。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文忠介绍,目前,针对极小种群植物的拯救保护,系统集成了种群调查、就地保护、近地保护、迁地保护、离体保护、野外回归、监测评估和物种档案等创新性保护技术体系,制定和发布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原则和方法》行业标准,指导着中国的极小种群植物保护实践。

国家层面对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的支持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具有种群数量少(远低于最小生存种群)、生境退化或呈破碎化分布、受人类干扰严重、面临着极高的灭绝风险等特征,被确定为我国的优先保护类群。”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员臧润国说。

2012年,原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确定了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并指定了各物种的优先保护等级,这标志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行动上升到了国家层面,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开启了新的征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在保护与恢复过程中,不能只进行被动保护,还要同步进行建立保护区等主动保护,加大种苗、苗圃、扩繁基地建设,进行迁地保护。


国家植物园4月18日在北京正式揭牌,当日,游客正在国家植物园入口处参观。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今年4月和7月,国家植物园和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挂牌成立,比扩繁基地更大的世界植物资源方舟就此建立。“这是在国家政策层面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和扩繁发展的支持,对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保护将发挥极大作用。”臧润国说。

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的地方实践

湖北龙感湖林场,是科研人员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建造的一个“诺亚方舟”。在这个保护和扩繁基地,臧润国和他的研究团队成功对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黄梅秤锤树进行了迁地保护与扩繁。

黄梅秤锤树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2007年才被科研人员在湖北省黄梅县发现,当时只有200余株,时刻面临着因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而灭绝的风险。臧润国团队成员针对黄梅秤锤树分布比较集中、种群数量相对比较少的特点,尝试各种方式进行扩繁。

科研人员将采集到的黄梅秤锤树种子进行扩繁时发现,种下的种子“全军覆没”了,没有一颗成功萌芽。研究人员感到非常困惑,以为是黄梅秤锤树的种子有遗传“缺陷”,便转向扦插方式进行扩繁。最终,扦插方式获得了成功。

一年后,遗弃在一旁长期沉寂的黄梅秤锤树树种突然发了芽。这让科研人员激动不已,因为在科学认知上,他们清楚了黄梅秤锤树的树种特性,它具有休眠功能。


黄梅秤锤树因果实如秤锤而得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江卉 摄

渐渐地,在湖北基地里的黄梅秤锤树,从几株增加至1万余株,研究人员再将这些繁育的苗木分散到全国10个基地。让研究人员没想到的是,作为南方的特有树种,黄梅秤锤树不仅在山东烟台长势喜人,大量树木实现了挂果结实,而且在云南、海南、北京等基地,通过育种扩繁的黄梅秤锤树,整体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生存地点也由集中单独一片扩散到了多地。“数量扩增、分布扩散,这对濒危物种的保护是‘革命性’的,它所面临的灭绝风险被大大减少了。”臧润国说。

十多年来,从理念到行动,从地方到全国,拯救保护极小种群物种形成广泛共识。对黄梅秤锤树的保护与恢复只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方案的一个缩影。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