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国生态日,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05年8月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浙江安吉余村首次提出,形象地揭示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步入21世纪的中国,伴随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中国的发展之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是对当时中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问题的深层回应。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还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我国碧水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断面比例达87.9%,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同时,我国大气治理成绩有目共睹,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越来越强。从2013年到2022年,我国在gdp翻了一番的情况下,细颗粒物(pm 2.5)平均浓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数减少了93%,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土壤污染防治事关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在青岛,“双报告”制度的建立确保着污染土壤转运监督管理有始有终;在广州,土壤污染监管及技术流程的打通,缩短了用地开发时间,提高了土地流转效率;在上海,土壤污染防治“一网统管”平台的建立,为全国提升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化监管水平做出先行探索。目前,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全国农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
新凤河北岸安南湿地环保主题公园内的荷花。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摄
科技支撑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是“富煤、缺油、少气”。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两个多月前,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家能源集团)江苏泰州电厂50万吨/年ccus项目正式投产,成为亚洲目前捕集规模最大、综合指标最优、消纳利用最全的煤电ccus项目。
目前,ccus技术被认为是唯一能够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减排技术。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碳中和中心主任徐冬告诉记者,此前国家能源集团通过二期“二次再热”、一期“三改联动”等工程技术创新,实现了“源头减碳”。“如今,通过ccus技术实现‘尾部固碳’,我们真正打通了煤电碳减排工作的全环节。”徐冬说。
《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年度报告(2023)》指出,近年来,中国ccus各环节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具备了二氧化碳大规模捕集、管道输送、利用与封存系统设计能力和近期内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基础。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投用的煤电ccus项目(含ccs项目)13个,总捕集能力约60万吨/年。
5月31日,中海油工作人员在恩平15-1原油钻采平台上检查二氧化碳封存系统。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绿色生态创造碳汇形成经济优势
江西省崇义县麟潭乡,林农刘庭胜最近正忙着补种阔叶树。“我们本地常见的针叶树所产碳汇不高,而阔叶树叶子大,产生氧气也多。”祖父和父亲都是靠砍木头、卖木头维持生计的刘庭胜,没想到自己这一代,靠“卖空气”走上致富路。
此前,刘庭胜所在的崇义县提交的第一批预售1000吨碳汇以每吨50元的价格在江西省碳中和平台售罄。当地林业专家预估,崇义县未来10年的固碳量将达到30万吨,这意味着当地光靠“卖空气”就能入账1500万元。
从好空气中尝到“甜头”的不止崇义县。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截至2023年6月底,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37亿吨,累计成交额109.11亿元。市场运行健康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
据生态环境部火萤棋牌官网数据显示,截至第一个履约期结束,我国碳市场已发展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7月18日,广西省上饶市广信区望仙乡望仙谷景区。新华社记者戴浩 摄
国家级绿色工厂崛起
记者从北京市经信局获悉,像京东方一样,越来越多北京工厂逐“绿”前行,全市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已达112家,绿色、低碳正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新标配”。
何为绿色工厂?根据国家标准,绿色工厂指的是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在北京,绿色工厂在各行业加速崛起:abb工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设备的监视和管理,温室气体排放量较3年前减少65%;悦康药业将锅炉余热再利用每天节省热量数千千瓦时……
绿色发展动能澎湃,政策支持给足底气。北京市经信局节能与综合利用处处长何瑾说,北京不断优化地方标准,制定发布“十四五”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开启“绿色诊断”,由第三方服务机构上门“问诊”,政府给予绿色技术改造资金支持。2020年以来已支持30多个项目,补贴资金近5000万元。
在江苏省太仓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一批新能源汽车即将通过专用框架运输方式出口(2023年7月11日摄,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发(计海新 摄)
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立法修法步伐加快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制定、修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法律19件,正在审议1件,还作出有关决议1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划定生态红线,守护绿水青山,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目前我国已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30多部、行政法规100多件、地方性法规1000多件,还有其他大量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定,为形成并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了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核安全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生物安全法、长江保护法、湿地保护法、噪声污染防治法、黑土地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10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填补有关领域的立法空白,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森林法等法律作出全面修订,水污染防治法等作出较大幅度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还进行了多次修改,法律规范更加明确具体,增强了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
下一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更加扎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来源:科技日报、新华社、中国经济网等)